1、如图,有题意得,在未取得最小的点时测量L的距离,答案应该是D。理由:“焦点是过凸透镜的光汇聚的点,光沿直线传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只有平行或相交,相交时只会有一个交点(你肯定懂),所以焦点只有一个。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10(填“5cm”或“10cm”)。
3、太阳光是平行光,经过透镜后聚焦于焦点F,所以不是L。光通过焦点后,继续往前,当光班直径同透镜时,依据三角形相等关系,可以得到此时光班距焦点距离为f。
4、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准备一个白屏,这是用来显示实像用的;准备一个中间开孔(已知直径)的黑屏,一张薄纸(最好有花纹),一盏灯,这是用来当光源和物像用的;准备一个架子,这是用来立透镜用的。
5、利用物象公式求焦距: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1)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则焦距 (2)(2)式中, f ′为像方焦距; f为物方焦距;s′为像距;s为物距。式中的各线距均从透镜中心(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如图1所示。
6、凸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凸透镜成像公式:1/f=1/u+1/v,从已知物距u和像距条件v,准确计算出焦距f来。
1、分析实验序号2与3(或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1,4或2,5或3,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1与4(或2与5,或3与6)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3、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4、例5: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5、或6或9 (2)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成的像像距就越小 (3)(a)3或6或9可得到焦距一定的凸透镜,物距越大,像距就越小,像也越小。(b)8可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不但跟物距有关还距焦距有关。
1、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10cm时,即符合焦距的定义,因此可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上方,这可能是因为蜡烛、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保持在同一高度。
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放大___、_正立___、 _虚像___。
3、分)画出如图所示的折射光线。 2(2分)一个铅球重30N,从斜面上滚下,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所受的重力。 2(4分)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4、0cm,(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 试题分析:(1)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5、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宇发现蜡烛、凸透镜与光屏需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三者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这样才能确保像准确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当烛焰位于e点时,由于物距u小于焦距f,凸透镜会形成一个正立且放大的虚像。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2、分)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
3、011沈阳)(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0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填“左”或“右”)移动。
4、用家里的放大镜(焦距已知)、蜡烛、火柴、光屏(白纸板),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 l )还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 ( 2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所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在记录中,除测量数据外,还 应记录 。
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成像在光屏中心)依次完成实验,并得到成像特点与规律是本实验主要步骤。请同学们熟记。
6、思维分析:(1)凸透镜。因为它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它相当于凸透镜。(2)前方,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判断。
凸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镜。 有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若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则在凸透镜的___侧成___实像,光学装置___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2(8分)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 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问你应该是把镜头向后拉还是向前拉”这类题目只要记住一句口诀就可以解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从而推断。给一些数据让确定焦距的题,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做。把规律记下来,然后往里套就可以。
因此,物理照相机在拍摄近处和远处物体时调整镜头位置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改变像距来确保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感光元件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调整是照相机实现清晰成像的重要机制之一。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凹面镜是折射成像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面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当拍摄近景时,物距相对较小,要成清晰像,则像距比较大,将镜头向前伸就使得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变大了,这就使胶片能够适应变大后的像距,接收到清晰的像。反之,拍远景则将镜头后缩。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实像。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成的像。 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___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___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像叫实像。 是非题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实验用的凸透镜其焦距必须是已知的。
当导电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到金司丝指示的温度时,继电器线圈被接通,衔铁被吸下,电热丝断电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后线圈电路断开,衔铁被释放,电热丝再次被连入电路,从而保持恒温箱内温度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