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不过高精度的涂层测厚仪才可以测量镀锌层。国产的只有中科朴道的可以测电镀锌,进口的价位要在2万以上才能测电镀锌。
涂层测厚仪可无损地测量磁性金属基体(如钢、铁、合金和硬磁性钢等)上非磁性涂层的厚度(如铝、铬、铜、珐琅、橡胶、油漆等) 及非磁性金属基体(如铜、铝、锌、锡等)上非导电覆层的厚度(如:珐琅、橡胶、油漆、塑料等)。
镀锌层测厚仪是涂层测厚仪的一种。常规涂层测厚仪分磁感应和涡流两种,高频涡流是另外一种高度的涂层测厚,价格很高。磁感应测厚仪,探头发出磁场,可以在磁性材料上形成磁性,非磁性涂层的大小,会影响这个磁性的大小,从而测量出对应的涂层厚度。
镀层测厚仪和涂层测厚仪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测量的对象和测量原理的不同。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测量对象:镀层测厚仪主要测量金属表面上的镀层厚度,如镀金、镀银、镀镍等。而涂层测厚仪则主要测量非金属表面上的涂层厚度,如油漆、涂料、塑料等。
金属镀层测厚仪主要依据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从测头穿过的非铁磁覆层对进入铁磁基体的磁通量。磁通的大小与覆层厚度直接相关,覆层越厚,磁阻越大,磁通则相应减小。这种测厚仪适用于导磁基体上非导磁覆层的测量,通常要求基材的导磁率高于500单位。
镀层测厚仪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X射线的特性。当它照射在待测样品上时,部分X射线会被样品表面的金属镀层反射回来。关键的测量环节是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X射线强度,间接推断出镀层的厚度。
电镀层测厚仪通过磁感应原理进行测量,其工作原理基于覆层厚度对磁通量的影响。测头中的磁通在经过非铁磁覆层后流入铁磁基体,磁通的大小直接与覆层厚度相关。磁阻的增大会反映出覆层厚度的增加,因为覆层越厚,磁阻值越大,磁通则随之减小。
1、金属镀层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涡流效应。当高频交流信号在测头线圈中产生电磁场时,当测头接近导体,会在其中形成涡流。涡流的大小与测头与导电基体的距离成反比,涡流的反射阻抗越大,表示基体与覆层间的距离越小,从而推断出覆层的厚度。
2、电镀层测厚仪的测量原理基于电涡流效应。当高频交流信号在测头线圈中激发时,会形成电磁场。当测头接近导体时,会在导体内部产生涡流,涡流的大小与测头与导电基体的距离成反比。涡流的反射阻抗会随距离减小而增大,这种反馈效应直接反映了覆层厚度的信息。
3、采用电涡流原理的测厚仪,原则上对所有导电体上的非导电体覆层均可测量,如航天航空器表面、车辆、家电、铝合金门窗及其它铝制品表面的漆,塑料涂层及阳极氧化膜。覆层材料有一定的导电性,通过校准同样也可测量,但要求两者的导电率之比至少相差3-5倍(如铜上镀铬)。
4、在电涡流测量原理中,高频交流信号在测头线圈中激发电磁场。当测头接近导体时,会产生涡电流。涡电流的大小与测头与导电基体的距离密切相关,涡电流越大,反射阻抗也随之增大,这反映了两者间距离的精确度,即非导电覆层在导电基体上的厚度。
5、涡流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基于高频交流信号的电磁效应。当测头线圈中的信号被激发,靠近导体时,会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涡流的大小与测头与导电基体的距离密切相关,距离越近,涡流越强,反射的阻抗也随之增大。这个反射阻抗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测头与基体之间距离,即非导电覆层的厚度。
6、采用电涡流原理的涂层测厚仪,原则上对所有导电基体上的非导电涂层均可测量,如航天航空器表面、车辆、家电、铝合金门窗及其它铝制品表面的漆,塑料涂层及阳极氧化膜。涂层材料有一定的导电性,通过校准同样也可测量,但要求两者导电率之比至少相差3-5倍。
1、在电镀工艺的效率方面,一些电镀液的电流效率如下所示:镀镍效率在95%至98%之间,硫酸盐镀铜效率为95%至100%,镀锡铅合金效率为100%,镀钯效率在90%至95%之间,氰化物镀金效率为60%至80%。这些数据反映了电镀过程的效率和经济性。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pH值是电镀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2、电镀厚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镀层的厚度直接影响到电路板的导电性能。过薄的电镀层可能导致电流传输不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过厚的电镀层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其他问题,如镀层不均匀导致的可靠性下降。其次,电镀厚度还与电路板的耐腐蚀性密切相关。
3、电流密度是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单位:安培每平方米,记作A/㎡。电镀业常用的电流密度为安培/平方英尺,记作ASD。ASD=安培/平方分米 ASF=安培/平方英尺 1 ASD = 29 ASF 1 平方英尺 = 290304 平方分米 根据平方分米和平方英尺的换算关系来计算。
4、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5、理论计算公式:Q = I × t I = j × S Q:表示电量,反应在PCB上为镀铜厚度。I:表示电镀所使用的电流,单位为:A(安培)。t:表示电镀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分钟)。j:表示电流密度,指每平方英尺的单位面积上通过多少安培的电流,单位为:ASF(A/ft2)。
对于结合力较弱而可以用拉剥法进行测量时,这时所用的单位是以剥离一定宽度(通常是1cm)的镀层的垂直拉力来代表结合力,这时的单位就是kg/cm,这是非金属上电镀常用的结合力测试法所用的单位。
拉力法是定量测定镀层结合力的方法。将按工艺要求在试片上的镀层与一个断面为1cm2的立方金属柱用强力胶粘接到一起,然后沿粘接的正方形边将镀层刻断至试片基体。再以拉力机将这个小方柱从镀片上拉脱,这时拉力机拉力指针的读数就是镀层结合力的数值。
在现场常用的方法是弯曲法、缠绕法等。 弯曲法是将镀有镀层的试片夹在虎钳上,为了防止钳口伤到试片,可以在钳口垫上布料等软片,然后对试片做90。弯曲,直至试片出现裂纹,注意镀层在脆性较大时,不到90。就会出现裂纹,这时要记下弯曲的角度。如果90。
金属镀层一般都是用来防腐需要的,所以直接用盐雾试验来考验期附着效果就可以了。
弯曲法 将试件或零件反复进行180°的弯曲(向两面各弯90°)直至折断为止,此时折断处的镍层不脱落,不与基体分离,则结合力为合格。划痕法 用尖钢针在被检镍层上划4条~6条彼此间距1mm的平行线,再划4条~6条与之垂直的平行线,划线应按同一方向;在直线交叉处不应有镀层起皮、脱落现象。